一:“打回去”是可选项
这个可选项是指当即打回去,而不是事后打回去。
(相关资料图)
如果不打回去,又没有其他办法制止被打的行为时,那就打回去。
注意上述表达中的两点,一是“没其他办法”,比如被追着打,跑不掉又没机会做其他选择;二是“制止被打的行为”,意思是说打回去能达到这个目的。不符合这两点,都不建议打回去。
当选择打回去时,一定要做事后的处理。不能打完收工,不再管了。
该报老师、报家长,都要报,然后双方家长要做个沟通,说清楚并彼此取得谅解。
当然,对于几岁的幼儿来说,偶尔的打闹,一不要上纲上线,二不要随意干涉,三要在事后和幼儿沟通,了解情况并提出建议。
二:“打回去”一般来说不是上策。
一是打回去,但打不赢,那就更吃亏了。二是当时打赢了,事后人家又可能找机会来打,没完没了。所以不是上策。
三:不“打回去”的其他选择
1、大声喝止。这需要底气,需要自信。此法适应力量差距不大的情形,以及能抓住对方弱点的情况,比如对方怕老师,或者怕被家长知道等等。
2、脱离现场。适应有机会并能快速脱离的情形。
3、适当妥协。适应自己也有过错,或者对方情绪没失控的情形。
4、寻求帮助。适应周围有其他人且能压制住对方的情形。
5、借助环境。比如跑进银行、商店等公共场所,或者有监控的地方。
6、借助器具。适应能顺手拿到可震慑对方器具的情形。
不打回去,也不能不了了之,还是要做好事后的处理。
总而言之,能否处理好被打的事情,跟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紧密相关。对于家长来说,如果遇到孩子被打了,一定要做好事后的处理工作:一是防范同类事情再次发生,二是帮助孩子做好心理建设,消除负面影响。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太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