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材名称:元宝草
别名:相思、灯台、双合合、对月草、大叶对口莲、穿心箭、排草、对经草、对口莲
(相关资料图)
采收加工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净,晒干或鲜用。
药用部位:全草
产地: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台湾
科:藤黄科
原植物:元宝草
植物情况:多年生草本
高约65cm,全体平滑无毛。茎单立,圆柱形,基部木质化,上部具分枝。
单叶对生;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,基部木质化,上部具分枝。单叶对生;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,长3-6.5cm,宽1.5-2.5cm,先端钝,基部完全合生为一体,茎贯穿其中心,两端略向上斜呈元宝状,两面均散生黑色斑点及透明油点。
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;花小,径7-10mm;萼片5,其上散生油点及黑色斑点;花瓣5,黄色;雄蕊多数,基部合生成3束;花药上具黑色腺点;子房广卵形,有透明腺点,花柱3裂。
蒴果卵圆形,长约8mm,3室,表面具赤褐色腺体。种子多数,细小,淡褐色。花期6-7月,果期8-9月。
元宝草药材性状:根细圆柱形,稍弯曲,长3-7cm,支根细小;表面淡棕色。茎圆柱形,直径2-5mm,长30-80cm;表面光滑,棕红色或黄棕色;质坚梗,断面中空。叶对生,两叶基部合生为一体,茎贯穿于中间;叶多皱缩,展平后叶片长椭圆形,上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,下表面灰白色,有众多黑色腺点。聚伞花序顶生,花小,黄色。蒴果卵圆形,红棕色。种子细小,多数。气微,味淡。
优等品以叶多,带花、果者为佳。
元宝草药性:
【性味】 苦;辛;寒
【归经】 肝;脾经
【功能主治】 凉血止血;清热解毒;活血调经;祛风通络。主吐血;咯血;衄血;血淋;月经不调;痛经;白带;跌打损伤;风湿痹痛;腰腿痛;外用还可治头癣;口疮;目翳
【用法用量】 内服:煎汤,9-15g,鲜品30-60g。外用:适量,鲜品洗净捣敷,或干品研末外敷。
【注意】
1.《四川中药志》:无瘀滞者忌服,孕妇慎用。
2.《泉州本草》:多服破气,令人下利。
【各家论述】
1.《本草从新》:补阴。治吐血,衄血。
2.《百草镜》:治跌扑闪腰挫疼,痈毒。
3.《简易草药》:治痧症。
4.《植物名实图考》:治乳痈。
5.《草木便方》:止血,定痛,利便,通经,下乳,催生。
6.《分类草药性》:治痒子;去瘀血,生新血。治月经不调。
7.《贵州民间方药集》:治冷宫黑经;又镇咳,止盗汗。
8.《湖南药物志》:治疮疖肿毒,蛇咬伤。\"
【附方】
①治阴虚咳嗽:元宝草一至二两,红枣七至十四枚。同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②治咳嗽出血:鲜元宝草二两(干者一两),与猪肉炖服,连服五至七次。(《泉州本草》)
③治慢性咽喉炎,音哑:元宝草、光叶水苏、苦蘵各一两,筋骨草、玄参各五钱。水煎服。(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)
④治月经不调:月月开、益母草、对月草各一两,干酒一杯,加水煎,分三次服。(《重庆草药》)
⑤治赤白下痢,里急后重:元宝草煎汁冲蜂蜜服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
⑥治乳痈:元宝草五钱。酒、水各半煎,分二次服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⑦治跌打扭伤肿痛:鲜元宝草根五钱,酒、水各半煎服;另用元宝草叶,加酒酿糟同捣匀敷伤处。(《江西民间草药》)
⑧治蛇咬伤、指疡:鲜元宝草捣罨患处。(《浙江民间草药》)\"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亚太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11 联系邮箱: 562 66 29@qq.com